中外合作办学中法酒店管理专业“边学边做”教学模式在黄山高尔夫酒店实训一年的总结
发布时间: 2018-06-08   浏览次数: 506

中法酒店管理专业边学边做”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学实践。14届酒店管理中法班的两个班级通过一学年的在黄山高尔夫酒店实训学习(两周理论学习两周实践操作,对“边学边做”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知,也对酒店的工作业务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在一,二学期采用了轮岗制的形式分别熟悉和感知了餐饮,客房,前厅等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和工作要求。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在实训过的岗点独挡一面。像餐饮部的同学,已经能够独自管理一个大包厢,包括餐前的准备和餐后的收尾工作;像客房部的同学,大部分已经能够单独打扫一整个房间,学会了怎么去查房等等。此次实训最大的体会就是让同学们能够真切地学习如何做人处世,体验到了现实生活的艰辛和竞争的残酷,增强了危机感;同时,也学会了团结互助,体谅他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尊重他人。同学们在酒店的实训期间,很好的检验了学校的理论教学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和总结中法班“边学边做”教学模式的经验,进一步推进酒店管理(中法)专业“边学边做”教学模式的效果,今年5月份,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毕民智、院长朱国兴、副院长金声琅,14级酒店管理(中法)班辅导员何玉荣及国际教育学院相关人员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与我们的部分学生代表开展了一次座谈会。领导们认真地听取了学生在酒店实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对此模式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实训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完善这个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信心。

酒店对于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在日常的工作中,各部门按照培训计划分组给予学生培训部门专业知识,为了增加乐趣,部门也会让学生充当培训师,适当地培训酒店员工一些日常英语用语,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大学生的语言优势,发挥专长。酒店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酒店员工的一些活动,比如去年冬天举办的一次员工趣味运动会,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都积极的参与了,而且还为所在部门取得了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酒店还专门为我们学生举办了一次服务之星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考核,也丰富了学生在酒店的实训生活。同时为了表扬和鼓励在实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和酒店还决定了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生的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希望以此来激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第一学期就有9名同学获此殊荣。酒店还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邀请了学校和酒店领导,给予这些优秀学生进行了颁奖。

  

  

  

纵观这一年的实训学习,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期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很好的反映出了这个教学模式在国内具体实践中还有需要磨合的地方。

  

· 理念不同:瓦岱勒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做给学生看。酒店提供场所,工具,真实的客人和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会专业技能,从错误中积累管理经验,并且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买单。而目前学生在酒店的实训中,面对真实的客人,酒店大部分时候还是以做给学生看为主,而非给学生机会自己去尝试。尤其是在面对客人纠纷,出现问题的时候,酒店并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鼓励他们去想解决方案。学生做的都是千遍一律,无需动脑的简单劳作。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觉得酒店行业是一个没有挑战性的,每天重复一样事情的工作。

  

· 目的不同:  瓦岱勒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酒店的实训让学生对酒店的各个部门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酒店行业有个全方位的概念,体验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运转情况,从而培养拥有全面酒店管理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管理专门人才,而非是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某个部门的操作型的服务人员。但是酒店在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中积极性并不高。培养周期长、培训成本较高、毕业留职率较低等等因素,使得酒店在培养过程中参与性很低、积极性不高,对学生要求等同于其他基层员工,不愿承担培养投资成本,而且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酒店更多的希望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独立上手的操作型服务员,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只是充当酒店“人手短缺”状态的应急补充角色,得到的更多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而非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酒店这种只管经营利润的做法,不仅影响实训效果,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和厌恶感。

  

  

· 教学模式的不同:瓦岱勒的教学课程所设的专业课并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但十分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培养。而目前我们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模式,始终认为学习必须是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来完成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及家长对该教学模式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轻视实训为“做苦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吃苦精神欠缺,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并且认为教学就应该在教室中进行,忽视了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这些误解客观上造成了管理难、学难的局面。

  

· 师资队伍不同:瓦岱勒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必须走出校园,到行业企业中挂职锻炼,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行业经验。瓦岱勒学院有规定:凡聘请的行业教师必须有经营酒店的经历,这样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学院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担任一定的职务,甚至学院还主动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学院规定,教师不能持续几年一直留校,每隔三五年就要回到企业里去,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丰富管理经验,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瓦岱勒教师的职业运行模式——“教室酒店(或集团公司)教室。这样周而复始,教师不脱离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保证了起教学模式的生命力。从这一年(中法)班学生的实训中也同样暴露出了这个矛盾,教学理论与酒店岗位实践脱节,很多课堂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进入酒店后还要从零学起,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和酒店用人成本的加大。

  

  

正因为有以上问题的存在,也造就了同学们对于实训的抵制,学生不愿参与实训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实训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大多数学生被安排在餐饮部和客房部做基层服务员,就算是安排在前厅,也是做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原因是觉得实训减少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没有意识到职业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酒店管理(中法)专业边学边做”教学模式如何适应国内的教学环境,需要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使这个模式更好的发挥其优势,达到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局面。

  

· 选择合作的标杆企业既要有国内知名酒店企业代表,又要有国际集团代表,使学生能够既立足于本土特色,又具有国际化视野。

  

· 需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师资力量尤其是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不足,老师多是在理论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缺乏实际管理经验,不了解旅游或酒店的市场需求,导致所教的内容无法运用到实际实训中;在学生实训期间,企业方基层管理人员并非出生科班,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或指导能力欠佳,或基于自身工作效率考虑,以此作为现场培训师发挥作用不大。建议参与学生教学的酒店导师们是否可以与学校中法班老师有一个定期的互动。这样可以去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更好的配合学校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接轨。

  

· 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最直接参与主体,应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由于瓦岱勒教学模式的实训属于活动课堂,学生的实训其实就是在酒店一个真实的环境中上课,所以并没有劳动报酬,但是合作企业可以通过资助、奖学金、培训机会、竞争赛事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奖励在校企合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这样既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技能,还能为其他学生做表率,发挥榜样的作用,更有助于校企合作顺利和持久的开展下去,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 实训期间酒店的某些部门完全可以竞争上岗,像行政,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等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长处爱好,以及之前在各部门的总体表现,进行一个酒店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让部分出色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其喜欢的部门学习,改变现阶段学生对酒店业的曲解,认为酒店就是端盘子,铺床单,打扫卫生的这种不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对酒店行业的兴趣。

  

  

· 实训期间酒店提供学生的娱乐活动场所太有限,鉴于实训酒店所处地段的特殊性,学生下班之余无事可做,希望酒店可以多提供些活动场所和器材,让学生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身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 建议酒店导师每周开一次座谈会,可以是几分钟时间,分享同学们在这一周的所见所闻,包括对这一周发生的重大事件,对酒店,对领导,对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岗点的老员工的某些行为和工作态度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其实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于酒店的大部分事物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鉴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少会有学生主动向导师去咨询和讨论。这些原因有个人的(比较腼腆,胆小等等)也有酒店方的(怕反映不好的事情时会影响到自己的考核成绩,或者被同事报复)等等。所以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不但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学生的某些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酒店改进和提高现有的对客服务水平。

  

  

· 为学生点赞:学生得到客人的点名称赞和表扬时,希望酒店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比如酒店餐券,等等)

  

  

中法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指导老师张初芳

2016.06.06